阅读·分享·致知

观影有感:《破 地狱》

来源:开云线上登录·(中国)官方网站发布者:徐康发布时间:2024-12-16浏览次数:10


导演: 陈茂贤


豆瓣评分:8.6


观影人:金闻


2011年,破地狱被列入了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这是道教超度亡灵的一种仪式。所谓破,是指以道法打开与地狱之间的通道,使亡灵可以仰仗神明的慈悲而得到教化。

回想起几年前家里先人去世的时候请道士做法事,在守夜和出殡时敲锣打鼓唱悼词。做法事过程中,道士会时不时地停下来“敲钱”,不给钱就不继续。一场白事下来,“孝子们”往往会在这上面花掉上万。但在亲朋的眼中,金额的丰厚,往往也体现了孝心的充足,本来缅怀先人的宴席上也是觥筹交错,起坐喧哗,这种“喜丧”更像是一场满足活人的作秀。

在看此片之前,我原本的兴趣点是放在传统习俗和新式思想的矛盾和冲突上。电影开篇亦是如此,整体结构跟叙事类日本经典电影《入殓师》,都是讲非殡葬从业者因生计问题“误入”该行,新老观念交替,新旧矛盾不断。

在电影的开场中,受疫情影响,香港各行各业惨淡,本身从事婚礼策划的道生无奈转行殡葬行业。但他初涉殡葬,一门心思想多赚钱,进行创新,搞个性化葬礼,甚至发展出一些“殡葬周边”。关于葬礼,他天真地认为,只需要完美主持一场让家属满意的“秀”即可,没有对于亡者的尊重,没有好好的调查与规划,所以才会闹出了兰博基尼跑车进灵堂的笑话。

然而故事从“疯妈妈”不愿下葬病逝的孩子,聘请道生将孩子制成“木乃伊”停放在义庄时,电影的走向转向震撼。当忍受不了尸臭的同事纷纷逃走,道生一人艰难地帮死者防腐时,原本看不上他的“喃呒师傅”文哥出现了。

尽管没有传统葬礼,文哥依然帮这位特殊的先人举行了“破地狱”仪式。在他看来,送走逝者是最重要的,但道生却认为,死者逝去,生者的痛苦和执着浓稠不化,而这场仪式,亦是对生者的疗愈。“活人也需要破地狱,活人也有很多地狱的。”到这里,电影的立意也完全升华,这是一部教中国人如何重塑生死观的作品。

影片非常写实地展现了很多死亡,卖汤的老太太莲姐毫无征兆地倒在店里,遗体都发紫了才被人发现;患病去世的富太太死前没来得及见她真正爱人最后一面;也有很多人最终安安静静地在床上永远睡着了。死亡是平等且安静的,但它的影响会毫无保留的投射在活人身上。这些情节总让人反复思考,我们如何接受他人的死亡,我们又如何接受自己的死亡?

电影用另一条隐线给出了答案。当为他人做了一生破地狱仪式的喃呒师傅,生命即将到达终点时,他最大的忧愁,不是谁来继承破地狱,而是希望那个被自己嫌弃了30年的女儿,那个因“女人会来月经,祖师爷不中意的”而不能继承“破地狱”的女儿,能够披上法衣,为自己举办破地狱仪式。“破地狱”也真正被点题,死人与活人的地狱同样重要,我们接受死亡,也是在拥抱新生。

其实用“很好哭”来形容这部电影略显单薄,但它确实有很多让人泪如雨下的时刻。道生说“眼泪不要滴在先人身上,先人会不舍得走的”这句台词时,几乎一瞬间就想到了先人葬礼时,大家扶着棺材痛哭,做法事的“天师”说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话。破地狱结束的那一刻,先人得到了安息,但属于生人一生的缅怀才刚刚开始。

黄子华和许冠文作为大家熟知的喜剧演员,在这里一反夸张搞笑,深沉内敛的表演,可以说是电影质量的“顶梁柱”,两次对唱和最后的隔空“南音”绝对是催泪弹级别的呼应。

剧本的起承转合圆融一体,前期笑后期泪,情绪积累到“最后一舞”的时候得以爆炸性的抒发。我们最终明白,破地狱破的是痛苦,是执念,是偏见。电影结束时,一边借道生之口落定面对生死的态度:“人生好像乘车,重点不是上车的人可以陪你去到哪个站,而是你们一起欣赏过那些风景。”镜头一边拉出全景,汽车穿越隧道,驶向广袤。


返回原图
/